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,要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”。绵阳特色生猪养殖现状如何,前景怎样?绵阳调查队最近走访了市内7个主要的特色生猪养殖单位,市区5个不同品牌的特色猪肉直销门店,市区30户不同收入层次的城镇居民家庭,市区4家星级酒店,以及有关部门。从调查看,绵阳特色生猪养殖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,规模较小,但“特色”突出,养殖效益较好,发展前景比较乐观。
一、特色生猪养殖现状
(一)全市年出栏近3万头。明星农业科技、勇辉生态农业等7个主要特色生猪养殖单位,养殖特色生猪最早的在2006年,最晚的在2014年。7个单位当前存栏各类特色生猪1.6万头,同比增长24%,2014年出栏各类特色生猪2.7万头,同比增长27%。加上其他零星养殖,预计全市当前特色生猪存栏不超过1.8万头,占全市生猪存栏的比重0.6%,2014年全市出栏特色生猪近3.0万头,占比不到0.8%。从事特色养殖的户数不多,总量较小。
(二)呈现三大“特色”。与普通生猪养殖相比,绵阳特色生猪在养殖品种、养殖方式、销售方式等都方面都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。
品种特——以内江猪、眉山猪、牙杈猪(芦山),太湖母猪(江浙)、金华猪(浙江)、莱芜猪(山东)等种母猪为代表,与西藏黑猪、杜洛克(外种猪)等总公猪配种杂交培育的特色品种。主要包括:江油武都的“黑溜宝”、方水的“白玉黑”、九岭的“生态黑猪”,三台花园和安县塔水的“川藏黑猪”,北川安昌的“羌山黑”,游仙魏城的“八品生态猪”等。其品种主要特性表现为:生长性提高、抗疫病力强、肥瘦肉适度、可口性较好,商品性提高。
养殖特——特色生猪饲养多利用坡地、林下等室外生态放养或半舍半放方式,一般直接饲喂玉米、豆粕、麦麸、红薯等粮食和萝卜、薯叶、牛皮菜、南瓜等新鲜蔬菜,防疫除定期对放养场地、设施消毒外,一些养殖户还定期对特色生猪疫病进行中草药预防。从养殖环节严格控制生猪生产生态、环保、安全过程。
销售特——由于价格较高和消费理念转变,特色猪肉主要面向中高收入消费者。其销售模式主要有:一是在当地、绵阳、德阳、资阳、成都等经济发达地区委托屠宰企业集中代宰后,通过自办专卖店直接鲜销消费者。二是将加工后方便储运的腌腊产品,通过互联网如“麦哈哈”、“江豆网”等电商或微商平台,面向北京、广东、浙江、山东、新疆等10多个地区的消费者和经销商常年性销售。三是在本地通过建立会员制对认养或订购产品送货上门(也可自行到专卖店按会员价提货)。
(三)养殖效益较好。近年部分中高收入消费者对生态、质好、安全的猪肉消费意愿增强,而特色生猪销售价格总体稳定且行情相对独立,受普通猪价涨跌的影响较小。明星农业科技公司反映,从猪价上看,5月末普通三元杂交猪15.9元/公斤,出栏一头可盈利150元,而川藏1号黑猪销价20元/公斤,扣除多养时间成本(普通杂交猪平均160天,川藏一号黑猪230天),川藏1号黑猪平均饲养时间的盈利水平仍然比普通杂交猪高出60%左右。其他品牌特色生猪养殖利润更高,其中“黑溜宝”和“白玉黑”2014年出栏销售均价分别达到48元/公斤和90元/公斤,每头销售收入扣除饲料费、人工费、防疫费、水电燃料费等物质消耗后,毛利可达3000元以上。
(四)助农增收初见成效。在主要饲养大户自身有效规避生猪市场风险,获得明显收益的同时,特色养殖助农增收的带动作用已初见成效。一是饲养大户主要通过公司+农户等模式,利用周边农户寄养、代养等方式发展特色养殖,农户不承担市场风险,不论出肥时市场价如何,公司或按事前的合同定价回收,或统一提供仔猪、饲料、防疫、保险等物质技术服务,农户直接领取寄、代养费,如安县塔水的神雨养殖公司就带动了周边200户左右的农户发展特色生猪养殖;二是吸纳当地农民到公司、基地就业,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。
二、面临的主要问题
(一)消费市场开发不足。本次调查的30户不同收入层次的市民,对市内几种主要特色生猪(肉)知晓率平均不到50%,购买率平均不到30%,且 70%的被调查者认为价格偏高或太高,同时, 据对市区较有影响的4家星级酒店调查, 今年除富乐山酒店购进少量八品生态猪肉外,其它3家目前均未采购特色猪肉。
(二)企业经营资金紧张。养殖单位反映,与普通生猪相比,由于特色生猪养殖周期长、养殖场地面积宽、产业链较长、营销成本高,因此,资金回笼慢,流转土地、设施又难以抵押贷款,资金不足对生产经营影响较大。
(三)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。特色生猪养殖起步时间不长,养殖及出栏量占比较少,消费市场尚不发育,因此,各地重视程度不够,故在品种改良、疫病防治、商标注册、市场信息、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,与养殖户的服务需求还有较大差距。如北川震兴养殖场2008年地震后发展特色养殖,并一直向有关部门申请注册“羌山黑”品牌商标,但因注册手续繁琐,至今仍在申办之中。
三、几点建议
(一)加强产业发展规划。目前我市的特色生猪产业的发展初具规模,市场前景可期,个别养殖企业(江油武都的“黑溜宝”)已审批进入“新三板”即将上市,为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,建议畜牧部门将特色生猪产业纳入全市“十三五”生猪产业发展规划,认真研究产业做大做强。
(二)加大市场开拓力度。在现代物流发展的推动下,互联网+为产品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新的渠道,在巩固现有营销模式的基础上,建议加大特色生猪养殖及产品宣传力度,提高消费者的知晓度;调整营销策略,发展冷链物流,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,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。
(三)加大养殖扶持服务。调整生猪产业扶持政策,支持特色生猪品种改良、养殖和防疫技术培训、生猪疫病保险,以及土地、生产性用房抵押贷款。加强市场准入、商标注册、审批监管等服务。为绵阳特色生猪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、信息、管理服务环境。
(撰稿:郑磊 审核:王兼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