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引发社会关注。1-3月,绵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(CPI)同比上涨1.8%,其中猪肉价格上涨25.3%,影响CPI上涨0.8个百分点。据绵阳调查队数据,4月绵阳猪肉价格继续高位运行,市场零售均价30.00元/公斤,创本轮上涨新高。
一、绵阳猪肉价格从2015年4月开始上涨
2015年4月下旬以来,绵阳猪肉价格开始步入上升通道, 4月市场零售均价20.11元/公斤, 5月27.72元/公斤, 6月23.61元/公斤, 7月26.22元/公斤, 8月28.33元/公斤, 9月28.17元/公斤, 10月因部分养殖户集中出栏生猪, 猪肉价格开始回调至26.67元/公斤, 11月25.56元/公斤, 12月25.50元/公斤。2016年1月因为春节即将来临,市场需求增加,猪肉价格重回上升通道,1月市场零售均价26.83元/公斤, 2月29.22元/公斤,3月29.50元/公斤, 4月涨至30.00元/公斤,与2015年4月20.11元/公斤比上涨49.2%,猪肉价格已达到上轮价格上涨2011年8月最高价位,创本轮猪肉价格上涨新高。
二、预计未来猪肉价格仍会继续上涨,但涨幅会逐渐缩小
(一)多种因素致此轮猪肉价格上涨
1.前期生猪养殖信心不足,规模缩减。2013年—2015年一季度,生猪价格持续下跌,生猪养殖行业严重亏损。导致规模养殖户大幅减少存栏数量,散养户逐渐退出养殖行业,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减少。调查中了解到,部分中小规模养殖户甚至清圈弃养以规避风险。如梓潼县大埝生态养殖合作社2007年成立时有生猪养殖户80家,至2016年4月仅有生猪养殖户10家。另外部分养殖户缩减养殖规模,如安县正安生态养殖场2015年上半年基本无肥猪存栏。同期梓潼县裕援牧业有限公司能繁母猪淘汰率由常规比例25.0%加大到35.0%,因此生猪存栏量下降,生猪供应量不足,是2015年下半年以来生猪价格大幅回升的主要原因。
2.寒流影响仔猪成活率。由于冬季寒流影响,全国部分地区温度创近年新低,影响到仔猪的成活率,导致后期生猪出栏量减少。
3.全国部分地区长时间低温阴雨,仔猪暴发流行腹泻病,疫情较为严重,造成今年仔猪数量锐减。
4.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,环评要求越来越高。去年1月国家颁布了新环保法,养殖行业的环保要求提升,部分地区又新设禁养区,使得部分养殖户退出养殖行业。
(二)部分猪肉消费需求已受到高价的抑制
猪肉价格持续上涨,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量。走访多家市场猪肉销售摊点了解到销售量普遍下降20%左右。 同时据绵阳调查队住户调查资料显示,今年一季度绵阳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猪肉12.09公斤,比2015年一季度人均消费猪肉15.29公斤减少3.2公斤,下降20.9%。
(三)此轮上涨周期会持续比较长
2013年—2015年一季度,生猪价格持续下跌,生猪养殖行业严重亏损,导致规模养殖户大幅减少存栏数量,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减少。据统计局资料显示,2015年绵阳市年末生猪存栏241.0万头,比上年同期下降3.5%;能繁母猪27.2万头,比上年同期下降4.5%;全年生猪出栏377.0万头,比上年同期下降2.6%。
由于生猪出栏持续减少,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,此轮猪肉价格上涨已经持续13个月,而前两轮 2007年5月至2008年3月,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,猪肉价格上涨持续时间仅为11个月。
目前生猪出栏价格仍呈上涨态势。4月末,绵阳生猪出栏均价为19.84元/公斤,比4月中旬19.50元/公斤,上涨1.7%,预计此轮猪肉价格上涨会持续至下半年,随着补栏生猪陆续出栏,价格会有所回落,但随着国庆、元旦来临,市场需求增加,价格回落幅度有限。
三、此轮猪肉价格上涨主要受供求关系影响,不必担忧通涨
1—3月CPI上涨1.8%,主要受蔬菜和猪肉价格上涨的影响。进入4月后蔬菜价格已大幅回落到正常水平。随着生猪价格持续回升,生猪养殖收益大幅提高,部分养殖户信心增强,补栏积极性提高,目前,绵阳生猪出栏均价为19.84元/公斤,去年4月中旬绵阳生猪出栏均价12.70元/公斤,同比上涨56.2%。同时由于饲料价格下降,目前出售一头120公斤的生猪利润可达到900元左右。由2015年平均每头亏损200元左右到目前每头赢利900元左右,单头效益上升了1100元左右,养殖利润大幅增加提升了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。随着补栏生猪下半年陆续出栏,市场供给量增加,价格会有所回落。因此就全年来说,不必担忧通涨。
四、对策建议
(一)加强监测预警。猪粮比由去年4月中旬4.96:1上升至今年4月末的9.87:1,我市猪粮比价已处于红色预警区域。因此应加强监测和引导,提醒生猪养殖户理性看待,合理控制养殖规模,调整养殖结构,防止出现生猪产能非理性扩张,导致“猪贱伤农”现象再次发生。
(二)关注猪肉价格上涨给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村困难户生活带来的影响。猪肉价格持续上涨,给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村困难户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,因此应高度关注,适当时候给予一定补助,保障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村困难户基本生活不受影响。
(撰稿:陈俐 审核:王涛)